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悄悄跌入“1”字头,撼动了一部分热衷攒钱的年轻人的“内心秩序”。
今年6月,坐标北京的打工人小秦到一家城商行办业务,她惊讶地发现银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30%了,同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更是直接下架。小秦有坚持储蓄的习惯,手机银行里还躺着两张年化利率在3%的未到期存单。
小秦,北京打工人
“很多办理存钱的老年人在听到新的利率后都发出了叹息,不过依然选择继续储蓄。难道我也这样‘躺平’吗?”小秦和银行理财经理聊了聊,不知是对更高的预期收益率动心了,还是被对方热情而真诚的眼神打动了,她买了自己的第一只债券基金。“只能说‘小试牛刀’,目前来看至少没赔。”小秦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随着定期存款利率进一步走低,“存款替代”逻辑下的稳健理财火了,年轻人“花式攒钱”需求也在上升。蚂蚁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有937万“90后”“00后”配置了“新三金”,即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汇丰集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受访投资者减持现金、增加投资的意愿逐步增强。这一趋势在21岁至28岁的年轻投资者中更加明显。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在投资中兼顾稳健与进取,却并不像往白开水中掺入柠檬水那样容易。记者就这一话题对多位热衷攒钱的年轻人以及金融业内人士进行了采访。他们的实践、困惑与期待,或为行业在不确定的低利率水域重新寻锚带来灵感。
“花式攒钱”锁住收益
想保持资产整体稳健,又想靠投资“赚点小钱”,在理财手段日益丰富的当下,年轻人攒钱的思路更广了。
坐标河北的广告业从业者田女士对自己的理财风格评价是“自由散漫”。为了改掉乱花钱的习惯,田女士日常会通过某银行特色存款产品“月月存”进行强制储蓄。不过随着存款利率不断走低,今年她也开始关注起债券、黄金等方面的机会。“目前配置了债基,投入小、风险小、门槛低,虽然可能会赔,但是可玩性高。黄金现在太热了,考虑到风险因素没敢下场。”她告诉记者。
田女士,河北广告从业者
每月发工资后,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打工人李女士会将还完房贷、信用卡后剩下的钱全部放到货币基金中“待命”。“等发现了合适的股票、贵金属产品,随时买。”如今李女士也把“新三金”配齐了。“货基虽然收益低但贵在灵活,债基是以前就持有的,积存金是因为这两年黄金大涨所以一直在定投。”此外,李女士也奉行“少花钱就是攒钱”之道:“今年‘618’没买包,这也算是攒钱了。”
李女士,北京国企工作
“希望能获得超过年化5%的回报率”,是有金融专业背景的外企员工马先生当前的投资目标。从P2P中铩羽而归、股票市场广种薄收,马先生的投资风格曾颇为“激进”,不过随着家庭组建、抗风险需求提升以及对市场形势认知发生变化,他的攒钱策略也有所转向。
马先生,北京外企员工
“每个月发工资后,我会先全部买灵活度较高的活期类理财产品和货基,如果汇率合适,美元理财也会配置一些。之后,择机将这些产品赎回配置为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马先生告诉记者,在金融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控制回撤更重要。现在,他不会因为理财回报率下降就冒进做更多风险资产配置。
在关注到存款利率开始下行后,“北漂”央企打工人陈女士曾按3%以上利率锁定了一款寿险产品。目前,她主要通过“寿险+黄金+余额宝”的投资组合来理财,同时通过短线炒股尝试获得一些额外收益。“短期希望能覆盖日常开支,长期能抵抗健康、变故等风险即可。”陈女士说。
“新三金”火了
采访中不难发现,对于追求财富稳健增长的年轻人来说,“新三金”无疑是高频词。
一位金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但个人和家庭仍然存在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单一的存款等储蓄方式正向更多元的稳健配置转化,“新三金”这类偏稳一点的搭配因此流行起来。
“货币基金近年来收益虽然也随着利率走低而下降,但规模还在稳步增长。比如,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基取用灵活,收益高于银行活期,适合作为配置底仓。债券基金投资风险显著低于股票基金,短期偶有波动但长期整体稳定,正逐渐成为大众主流的理财选择。黄金ETF基金则因金价持续攀升而受到欢迎,1元起投、买卖更便捷,虽然波动性比前两者更大,但因黄金避险属性而受到青睐。”他告诉记者。
“年轻客户正加速将资金从存款转向多元化理财。”浙商银行(601916)北京分行一名理财经理也向记者分享了类似的观察。他注意到,目前年轻客户显著增加了对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产品的配置,同时,更愿意接受小幅波动以提升收益弹性,对流动性管理的需求也明显提升。
对于部分想要博取更高投资收益的年轻人来说,多元资产组合中,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含金量”也在进一步上升。
汇丰集团调查显示,内地投资者的全球化多元资产配置意愿较强,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有意向在未来一年配置境外资产,其中中国香港是最受关注的境外投资目标市场。此外,黄金仍是分散风险的重要资产。
“目前比较青睐买入挂钩美股指数的QDII基金。美股指数上涨,可获得的收益较高,即便遇到行情不好,由于QDII基金的属性,下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汇率对冲,对国人很友好。”坐标一线城市的吕真告诉记者。毕业后在媒体行业工作3年,吕真梦想“通过个人投资实现提前退休”。在他看来,进入利率下行期,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虽然还有机会,但是慢慢也将迎来瓶颈,配置的意义越来越小。作为自评“稳健进取型”的理财选手,吕真更偏好股票、ETF等投资理财方式。
吕真,媒体从业者
谁才是理财的好老师
存款利率下行促使“钱流”转道,有些人通过加强理财学习敲开了新的机遇之门,但也有不少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对于金融机构、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如何提供更好的投顾服务、更具适配度的金融产品则是市场抛出的新课题。
除了自己理财,在田女士看来,“大钱都给妈”也是一种很好的攒钱方式:“对于我们这样没有金融专业背景的打工人,与其在理财上投入许多精力,不如让更有时间和投资经验的父母来研究。”
“经验都是在学习和交易中积累起来的。”平时会购买投资网课进行自主学习的吕真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收益暂时一般般,满仓在3至4个点左右。多年在股市中浮浮沉沉,他相信“市场就是最好的老师”。
李女士也希望通过学习在投资中占据更多主动权。“今年上半年,跟着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来做配置,体验感欠佳。两只拿了很久的基金,我的理财经理刚刚建议我卖掉就开始大涨。”李女士告诉记者,许多产品要不要投、怎么投,不能盲信专业人士。
在北方某县城当老师的曹眉对于如何实现财富增值更多是困惑。“父母当年是怎么攒到钱养我这么大的,真是未解之谜。”曹眉表示,自己的年收入并不多,父母年龄大了不好意思再啃老,孩子也逐渐长大,花费越来越多。但是目前除了把钱放余额宝,并没有太好的理财方式;曾经和朋友一起尝试炒股,赔了两万元后就没再继续。“现在‘节流’是很难了,希望有一些合适的理财途径增加点收益,提升一下生活品质。想知道广大县城姐妹是否跟我有一样的困境,有没有一些建议?”
曹眉,县城老师
一位来自互联网理财平台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了一些投资“基本法”:“年轻人在理财时首先要有大类配置意识,在留好灵活取用和保障资金的基础上,再考虑闲钱投资。在投资前,需要明确自身风险偏好,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对各类资产的优劣势进行充分了解后,选择合适自己的配置比例。投资后,面对短期资产波动,可以选择定投等长期投资行为,避免追涨杀跌。”
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理财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货架,做好投顾工作更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机构可考虑通过产品化投教等方式加强对用户的引导,呈现不同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帮助用户在理解波动和相对收益的基础上,更理性地选品,并养成合理配置和持有的观念。浙商银行北京分行表示,银行需强化“智能陪伴”服务,通过自动化攒钱工具、场景化储蓄方案及轻量化投教,降低理财决策门槛。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许予朋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韩业清
漫画张帆
启恒配资-股票配资网址导航-配资炒股投资-线下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